• 我们能做什么

    厂家印刷

    专版印刷、精心制作

  • 我们能做什么

    免费设计

    精心设计、满意为止

  • 我们能做什么

    送货上门

    满500送货上门

头部小电话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0371-63898886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开云在线登录新版 > 营销宣传

营销宣传

纸“短”情长 意未央

时间: 2024-06-21 13:26:56 |   作者: 营销宣传

  纸张一直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正是有过稿纸荒的酸涩经历,我对纸张报以虔诚的敬意。随着办公电子化的推进,执笔在稿纸写作的机会慢慢的变少。但事实上,纸张的价值并不会因为电子技术的崛起而消损,它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回顾过往的漫漫岁月,总会有一些和纸张有关的故事,让人心生感慨。

  自从人类告别羊皮书写、竹(木)简刻字以来,纸张一直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即使在电子化高度发达的当下,虽然纸张的用量在减少,但在很多方面,纸张仍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事实上,纸张的价值并不会因为电子技术的崛起而消损。我们可完全断定,在能预见的未来,纸张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回顾过往的漫漫岁月,总会有一些和纸张有关的故事,让人心生感慨。

  如我一样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人,在少年读书求知阶段,很不巧地赶上了物质较为贫乏、收入低位徘徊的短缺经济时期。“短缺”之下,衣食住行所需的主要物资,都是按计划供应,凭票证购买。学生的作业本虽不在凭票供应之列,却也并非能够随心所欲地买而用之。每个新学期伊始,交过学费之后,学校会在发放新课本的同时,给我们统一配发几本标准、专业的作文、算术等课目的作业本,但用来打草稿、演算习题的小本子却要求我们自备。百姓人家,手头拮据,不会大方到另买正规的作业本给孩子打草稿。学生们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四处收罗可以写字的纸张,积攒到十多张时,再用母亲缝补衣服的针线串钉在一起(也有的是沾点公家的光,用家长单位的订书机装订一下),就成了一本有点儿模样的草稿本了。因为纸张来源不一、质地不一,有时还免不了宽窄不一,这些自制的草稿本自然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了。

  那时候,仅凭这样的草稿本,就大体上能看出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用过期财务记账簿、货物调拨单当草稿本的学生,家长必定是财会人员;用医院废弃处方单作草稿本的,家长的工作肯定和医院有关。而能用上一本纸张白净且规格又比较整齐划一的草稿本的学生,无疑就是印刷厂的子弟了。

  这些被挪用做作业本的纸品,各有优缺点。因为这些纸张最初是有自己的特定用途,并没考虑到学生们还会在它空白的背面开发出另一重价值,因此,使用时就出现了一些较为尴尬的情况。

  比如调拨单、记账簿之类的,用的纸比较薄,又印了比较多的线条、表格,并且这些线条、表格一般还会以红、绿、黑三种不同的油墨印出来,三张为一组,印痕力透纸背,给我们在背面写字做题带来不便。无论是铅笔、圆珠笔或者钢笔,稍不小心,就会把纸划破,惹得小主人烦躁恼火。而出自印刷厂的那些双面都是空白的白纸,则全无这样的缺点,用起来顺心顺手,因而最受小伙伴们追捧。

  我那时有个街坊同龄伙伴叫常志,他父亲是县印刷厂的职工,时不时从厂里带些纸头和印废了的表格等回来,常志的草稿本就显得富裕了,时不时就会接济我一点。可以说,纸就是我们友谊的桥梁、纽带。

  高考前一年,父亲所在的食品厂里,要淘汰一批糕点包装纸。厂里的领导知道我备考文科,要时常练习写作文,比较费纸,就好心让我父亲拿回几捆,给我练习作文用。这一批包装纸一面涂有一层蜡,为的是防止糕点的油、糖外渗,另一面则本色本质,可以写字图画。纸的颜色通体呈淡黄色,黑色的钢笔水写上去字迹很是醒目。更特殊的是,它是成卷陈放的,包装时以糕点的大小任意裁剪。我用它来写作文,正好避免了正规作文本那样的篇幅限制,可以信笔由缰,自由挥洒,或长或短,写好一篇,就裁下来一截,卷成纸煤儿似的一枝,顺手插在案头那只家传的古董帽筒里,过几天再打开看看,做些修改润色。这样,那一年陆陆续续于课业之外,多写了十多篇作文,写作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为高考时语文考出较高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入大学后,读的是中文系,写作自然是主业了。学着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又不能离开本子或者纸张。日记本算是一个重要载体。但对于每个梦想着成为鲁迅、茅盾、巴尔扎克的中文系学子来说,显然还需要更加多的书写载体或者材料。买厚厚的记事本、日记本,花钱多,写起来似乎也不方便。买那种印好格子、每张可写300字的稿纸对于一个靠助学金生活的贫民学子来说,也显得有些奢侈。好在我的下铺老余是个比我长六七岁的老三届,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扎实,在花小钱办大事上更是颇有心得。他的职业目标是小说家,因此平时就会比我们多写几倍的文字,但却从没见过他用那种厚厚的很华贵的笔记本或规规矩矩的稿纸来写,而是用一枚装订夹,钉住一沓无格白纸,用一支鹅毛笔的仿制品,蘸着碳素墨水,在上面挥洒出一篇篇小说习作。见贤思齐,我在把他当作学习榜样的同时,也把他当作生活的榜样,走勤俭节约的路子,立下了花小成本成就大事业的雄心。从此,隔上半个月一个月的,就跟着他从九眼桥坐上2路电车,去市里的春熙路,在文具商店买上一百张白纸,回来分装成册,一本本地写将开去。到毕业时,虽然并没有发表一篇小说,但留下了六本各类文学体裁的手稿。在今天,每每翻看,动情动容。

  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在蓉城郊区当兵的同乡。寒假回家前,他委托我去看望在县粮食局工作的姐姐,顺便在回校时给他捎上些家乡土特产。我回乡后联系上了他姐姐,并在回校前去了她家。他姐姐交给我的一只不大不小的旅行包,里面鼓鼓囊囊地装着香肠腊肉香菜竹笋干等家乡特产,对弟弟的关爱之心毕现。为感谢我的带货,姐姐也要送我些特产。我很诚恳地表示,这些特产家里已有准备,再多了也带不动。她也没勉强,但说总得送点啥才能表达谢意。这时,我看见堆在墙角下的一堆旧账簿,便问那些东西还有没有用?她告诉我那时单位上废弃,虽然没有用过,但标注的年份过了,就不再用了,她拿回来权当烧火做饭的引火柴了。我一眼认定这些账簿翻一面就是上好的作文草稿纸,便向她要了几本。她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变废为宝的巧合,痛快地捆了五六本给我,塞了满满一只军挎包。在此后的一个学期中,这几本账簿荣幸地成了我学年论文的草稿本。

  1980年代初,我在一所高校开始了职业生涯,任校报编辑。那所高校虽不敢说财大气粗,但因为是部属院校,办公经费还是十分充裕的,编辑部笔墨纸张按需配备,还时常作为奖品发给学生通讯员。我日常的写作也不再要去寻找旧账簿和白书写纸了,二百字、三百字一页、一百张一叠的正规方格稿纸随用随取,让我大有穷人终于吃上了肉包子的幸福感。在不久之后,单位自创了一款稿纸,这款纸突破了传统稿纸16开页面的规矩,改为正方形幅面,仍然还是每页300字,但因为是正方形,所以能在300个方格之外,于右边留下一条足有八公分宽的空白,专供作者修改文稿。这款稿纸当属业界唯一。虽然有人说这样不按标准开本剪裁印制,有些浪费纸张,但我想只要有利于书写,有利于好文稿的诞生,“浪费”一说就不成立。出自这样的稿纸上的文件、文章,无疑也提升了这张纸的价值。

  也许正是有过稿纸荒的酸涩经历,一直以来我都对纸张报以虔诚的敬意,不随意浪费任何一张纸。这些年随着办公电子化的推进,执笔在稿纸写作的机会慢慢的变少,单位也多年不再印制稿纸了,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是一种节约。而在必须要用到纸张的时候,也能做到精打细算,能少用几张就少用几张,不大手大脚。很多时候还把用过的纸张翻一面继续用。虽然省不了几两银子,但只有这样做了,心里才踏实,才觉得对得起这张纸。